国立清华大学成立于民国前一年(1911年),校址为北平西郊的清华园,最初名称为清华学堂。1914年冬天,梁启超先生来校演讲,引述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,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同学以君子自期,自此以后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便成为清华的校训。 1928年,学校校名正式定为国立清华大学。对日抗战爆发后,迁校昆明,与北京大学、南开大学合组为西南联合大学,胜利后复员北平。1956年在梅贻琦校长主持下又在台湾新竹建校。
国共内战后,清华大学被分成两个,北京的清华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,而台湾当局则于1955年于台湾省新竹市让清华大学复校,复校之初首设原子科学研究所。
学校毕业校友活跃各界,尤其在学术界,前后共有三位诺贝尔奖得主及一位数学伍尔夫奖得主为清华校友,足见清华光荣的历史传统与优良的学风。 清华大学复校初期重点为原子科学,其后则扩展至理工方面,近十几年来更积极发展人文社会、生命科学、电机资讯与科技管理;渐渐地,清华已成为一文、理、工均衡发展的学府。 2011年韦博世界大学排名在名列264位。台湾第四位。
1、理学院:
数学系
物理学系
化学系
天文研究所
统计学研究所
2、工学院:
动力机械工程学系
化学工程学系
材料科学工程学系
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
纳米工程与微系统研究所
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
3、生命科学院:
生命科学系
医学科学系
生物科技研究所
分子医学研究所
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所
生物资讯与结构生物研究所
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
4、电机资讯学院:
资讯工程学系
电机工程学系
通讯工程研究所
资讯系统与应用研究所
电子工程研究所
5、人文社会学院:
中国文学系
外国语文学系
历史研究所
语言学研究所
人类学研究所
社会学研究所
哲学研究所
台湾文学研究所
6、原子科学院:
工程与系统科学系
生医工程与环境科学系
核子工程与科学研究所
7、科技管理学院:
计量财务金融学系
经济学系
科技管理研究所
科技法律研究所
服务科学研究所
位于新竹的清华大学与位于北京的清华大学渊源深厚,在清华大学新竹校区内,有一北京清华二校门的等比例缩小复制品,象徵两校之间的一脉相承。新竹清华与北京清华有「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」的说法。现更合作提供MOOC课程、学术访问制度以及双联学位课程,未来将朝向更紧密合作的方向前进。
电话:886 03-5719134
邮箱:academic@my.nthu.edu.tw
地址:300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